電動時代大眾運動進化 試大眾ID.5 GTX
從GTI到GTD再到GTE,大眾的運動血脈一直在被繼承和發揚。電動時代大眾的運動車型將會如何進化,我們會在GTX里找到答案。
遠處的山頂還覆蓋著積雪,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初春,我又回到了奧地利東部,又一次試駕到MEB平臺的大眾電動車,這次是ID.5 GTX。我以為GTX里的X是cross的意思,意味著運動SUV,結果大眾的電動車產品線市場營銷負責人Silke Bagschik博士告訴我,X代表了無限可能的未來。她還說其實GTE這個名字也不錯,但是GTE被混動車型占了,那時候大眾還沒有明確的電動運動車型計劃。
1 MEB平臺
MEB是Modularer Elektrifizierungs baukasten(模塊化電動工具包)的德語縮寫,它是大眾的一個模塊化平臺,在MEB平臺中,外觀酷似巧克力的動力電池位于該平臺前、后橋之間的地板上,可實現載荷的均勻分布。該電池可驅動前橋或后橋,亦或是同時驅動前后橋,具體情況視車輛設計及類型而定。該平臺可配置不同容量的電池,WLTC工況下歐洲ID.家族車型續航里程超過520公里。
到2022年底,大眾、奧迪、斯柯達和西雅特等品牌將發布27款基于MEB平臺生產的車型。大眾集團預計,在第一代架構的生命周期之內,MEB將生產約1000萬輛汽車。針對該平臺具有的優勢,舉出的一個具體的例子是,大眾決定所有基于MEB生產的車型將根據車型是后輪驅動還是全輪驅動,提供兩個標準的動力傳動系統,但僅有一款通用的動力電子系統。
2 動力
具體到ID.5,這款車提供兩種電池尺寸、后輪驅動或全輪驅動的3版配置、以及從180馬力到300馬力不等的3種功率級別。這次試駕的ID. 5 GTX 采用了全輪驅動方案并達到了300馬力的功率輸出。官方0到時速100公里的時間是6.3秒和采用汽油機動力的高爾夫8代GTI成績相當。
雖然沒有特斯拉那種瘋狂的加速性能,但是推背感也十分明顯。這也體現了大眾電動車的思路,比起美國和中國電動車更加克制和務實。其實狂暴的加速能力并不是每個駕駛者都必須追求的東西,相反,更合理的電池重量和續航里程,讓性能和實用達到一個平衡才是王道。
3 操控
ID.5 GTX是大眾第二款GTX。GTX繼承了GTI的運動血脈,就好比大眾的GTI,奧迪的RS,奔馳的AMG一樣。掛著GTX徽標的大眾都是善跑電動的高手。ID.5 GTX標配了動態底盤控制系統,可以選擇包括運動模式的多個模式。試駕GTX肯定要先感受它最富有激情的一面。于是我選擇了運動模式,當然模式的改變不僅僅是懸掛軟硬的變化,動力響應也有明顯的提升。
ID.5 GTX的懸掛質感很出色、路感清晰支撐力好又絲毫沒有顛簸。如果不是切換到舒適模式對比,根本不覺得是在運動模式上。和MQB平臺上那些相對敏感的各種運動款(大眾GTI 斯柯達RS 奧迪S等)不同,MEB平臺明顯要含蓄很多。但整體駕駛質感又提高了,各品牌之間駕駛性格的差異卻減少了。我似乎在ID.5 GTX上開出了奧迪的感覺。
4 設計
ID.5 GTX充滿了對細節的雕琢。這款全新的純電轎跑SUV在各方各面都極具鮮明個性。獨特的LED燈光技術、可選裝的前部燈帶、尾部燈帶,都能表明它是ID.家族的一員。而極具沖擊力的保險杠、與車身同色的車門飾板以及轎跑式的車頂線條等特點,又讓這臺電動轎跑SUV很容易與ID.4進行區分。極富表現力的轎跑設計具有很高的辨識度。標配的大尺寸進氣格柵、IQ.Light智能燈光系統和3D立體尾燈,賦予ID.5 GTX更加動感的外觀。
ID. 5 GTX不僅僅是優雅和流暢,優異的車身線條設計讓大眾ID. 5 GTX的風阻系數達到令人驚嘆的0.27(cd),WLTC工況下歐洲ID.家族車型續航里程超過520公里。而且轎跑造型也沒有犧牲實用性,后座空間和后備箱空間都足夠寬裕,頭部空間僅比ID.4 減少了12毫米。 2,766 毫米的長軸距使其在車內空間上超越同級傳統SUV,行李廂容積為549升。
2021年3月17日
滿足日常通勤需要 試駕體驗吉利新繽瑞